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香港供水状况与管理

分享:
2014-05-30 10:06:19 点击数:2031 作者:李广

 香港的供水状况

1.山涧溪和水塘供水香港开埠前,居民的饮水就依赖住处附近的山涧溪流或开凿
地下水源,在原居民中亦有利用竹管从山涧引导溪流至住处或田闻,以供日常生活及灌溉农田之用。法国両家波尔扎(AugusteBorget)在1838年游经香港时,曾绘画了香港村落的实况,其中的一幅作品就把当时竹制的引水管绘人画中,画家并作了有关村民用竹管从山涧引水人村的描述。而欧洲移民则多在住处开凿私人水井,以供日常生活所需。

1848年,在政府档案中首次出现了政府为其部门提供用水的资料。

20世纪上半期,供水系统的建立与扩张,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20世纪上半期供水系统的制度化,垂典立章,帮助市区的范围不断扩大,供水网络的发展,起初以满足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需求为主,然后再由政府透过城市发展策略9延至较偏远的地区,使港岛中西区及九龙油尖旺区为城市的核心,再产生放射作用,向城市的边沿伸展,透过公共建设如供水网络的带动,政府中央管治的架构得以建立。

2.海水淡化工程香港在20世纪50~70年代兴建的大型水塘,对香港社会的发展
产生积极作用,每次新水塘的工程,都为港人带来崭新的意念和希望,可惜此等水塘并未
能完全满足急促增长的饮水需求,因此,香港在60年代起,积极运用海水资源及从广东省输入淡水。

1963~1964年的水荒后,港府积极钻研将海水提炼为饮用水。1970年首座海水化淡试验厂于青山道大榄涌水塘附近兴建,化淡厂兴建地点,主要考虑到该地位于珠江出口,海水盐分较低,水质较清,且邻近大榄涌水塘,海水淡化后可直接输往水塘等各因素。化淡厂的第一组锅炉于1975年10月正式投产。

3.海水冲厕1955年底,政府在未落实推行海水冲厕计划前,首先在油麻地区筹建冲水式排污系统。为减低淡水的需求量,1957年水务署建议在九龙新发展地区,如石硖尾、李郑屋村等人口稠密的徙置区,设立海水冲厕系统。

海水冲厕系统于1958年开始在港九各区实施,最早发展区域为长沙湾、黄大仙、佐敦谷、观塘、北角及柴湾。政府在1959年底,正式修改建筑物条例第19条,规定新落成的私人楼宇必须设有冲水式排污系统装备,包括抽水系统、排污渠、抽水马桶及其他装置。该条例于1960年1月1日通过,3月1日起生效,但当时并没有规定楼宇内必须装设有独立的冲厕水供应系统。

海水排污系统建立的初期,海水是按用量收费的,在1972年后,改为免费。1991年,全港使用海水冲厕的用户约有65%,至1999年跃升至78.6%,海水用量约占全港总耗水量的23h。

4.广东省输港供水工程1960年11月15日,港府首度与广东省达成协议,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提供50亿加仑(2270万m“)饮水。1963年双方达成共识,兴建东江一深圳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1964年4月2日双方正式签订协议,自1965年3月起,广东省毎年向港方出售不少于6820万m“的饮水。1998年广东省政府建议兴建一条全长83公里封闭管道,自东莞桥头镇直达深圳水库,避免饮水沿途受污染,短期内改善水质,该工程费用达47亿元人民币。该工程于2000年8月28日开始动工,第一期管道长50公里,由东莞太源至深圳雁田水库。

供水制度化
1.供水制度的确定在20世纪上半期,人口的增长及分布、开发水资源地域的扩张以及香港的财政经济状况这三项因素,导制供水制度的确立。

(1)成立水务署:监督执行水务工作。透过1902与1903年新增的法例,厘定了水务部门服务范围及职权。水务工作遂得以从19世纪下半期着重提供公共供水服务,转至照
顾私人用户的服务,确立了20世纪供水系统的发展方向。香港水务署的主要职责是开发水源和设计、建造、维修及操作供水系统,保证广大市民用水。

水务署既是一个政府部门,也是一个公用事业。因此,水务署热情为广大用户实行每日24小时电话热线服务。另在香港和九龙设供水故障投诉中心,必要时由紧急维修小组赶赴现场解决问题。

1993年7月水务署成立了客户联络小组,成员是由客户电脑资料库中以随机抽样方式选出的客户。每季度客户联络小组活动一次,了解用户对水的需求(包括水质、水压、水量、水价、服务)和对供水服务水平的期望。可以通过参观水厂、讲解饮用水处理过程,说明水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水质标准,使用户放心。

香港水务署服务承诺:国水务署的抱负一一满足客户对优质供水服务的需求,务求有卓越之表现。国水务署的使命——以最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可靠充足的优质饮用水和海水;提供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维持及激励一支能干、高效率及完全投入的工作队伍,以服务社群时刻关注对保护环境方面须负的责任;善用资源和科技,力求不断改善服务。

(2)建立饮水收费制度:在每户设独立计算用水量的仪器(水表),按用水量收费,代替原有私人用户的免费供水方法。饮水收费既可监察居民用水情况,减少浪费,又可为水务部门开源,创造资源。

(3)关闭全港市区水井,以确保市民饮用水的水源洁净。

(4)增加公共水龙头(街喉)的供水服务。
以上机制,建立了一套强调管理效率及提供全面供水服务的新制度,确立了统一供水、用者自付及开源节流的原则。

2.水质监督在19世纪末期,政府逐步将全港收集到的雨水及天然水进行过滤,以控制饮水量。除过滤原水、减少饮水杂质外,政府亦会定期抽取饮水样本化验、了解饮水水质状况。有关饮水化验工作,主要由英国皇家化验师执行。在20世纪初期,化验的样本包括了薄扶林、大潭及九龙水塘等主要供水系统,政府并定期向外公布各水塘水质的化验结果。在1921年前,化验于每年的1.4.7.10等月份举行、1921年以后,水质化验改为每月一次,而化验样本仍以各主要水塘为主。根据政府在1903年以后公布的化验结果显示,全港各水塘的水质佳,可供饮用。

虽然20世纪初期政府对饮水质量进行了控制,但市民对饮水卫生与健康的相互关系仍然认识不足。政府对市民这种行为,只有采取恁罚措施、据1910年末期的罚则,凡污染水源者罚款港币5元。到1930年末、1940年初,市民才普遍重视饮水洁净的概念,因此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水质,就全靠政府有关当局及危机感较高的立法局议员的努力。
香港水务署称,香港饮水供应系统是一个由水源经饮水处理程序至用户的多重保障体系,可以确保水质安全和符合世卫组织的标准,市民可以安心饮用。所有原水,包括东江水和水塘水,均在水务署的滤水厂进行严格处理和消毒程序,确保饮水水质清澈、无味、卫生和不含病原细菌,才供给市民饮用。

水务署有一个广泛和全面的水质恒常监测机制。在2006~2007年间,水务署在整个供水系统中抽取了超过16.5万个样本进行不同种类的化验,以确保水质安全和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在化学和细菌含量方画所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过去3年,水务署抽验的所有饮水样本均不含任何大肠杆菌和埃希菌。

饮用水法规
香港饮用水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务署主管,饮水质量执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没有专门的饮用水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散在于《水务设施条例》检疫及防疫条例多。(建筑物条例分公众卫生与市政条例)。《水务设施条例》主要对供水设施的建设做了具体规定。《检疫及防疫条例》规定任何人不得向任何供水船供应任何水,亦不得从任何货运码头供应任何饮用水,除非所有用作供应该等水或与供应该等水相关而使用的柜、喉管、软管、泵以及其他配件、装置及用具均已获卫生署署长认可。卫生署署长、卫生署署长指派的人员和卫生主任有权检查饮用水的情况和采集水样。

以上内容均取自《饮用水卫生与管理》
派斯无盐软水机工作原理是纳米晶TAC软水技术,利用纳米晶产生的高能量,把水中游离的钙、镁、碳酸氢根离子打包成纳米级的晶体,从而阻止游离的离子生成水垢,延长用水家电寿命。机器无需用电、无需加盐、无需再生,派斯无盐软水机,家庭软水处理专家。

相关阅读:

澳大利亚供水状况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1851

台湾地区饮用水管理现状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1853

澳门供水状况与管理

http://www.waterseasy.cn/NewsDetail?kid=1855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