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注意饮水卫生 地震灾后传染病防治指南

分享:
2014-08-11 01:01:12 点击数:1251 作者:水事易

地震带来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包括:

生态环境破坏、水源污染、食品污染、媒介生物滋生、传染病流行

需要采取的主要卫生应急措施包括:

抢救治疗伤员、加强饮用水卫生措施、加强食品卫生措施、加强环境卫生措施、传染病控制和健康教育。

环境消毒与除臭

1、目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减少垃圾废物及尸体腐臭

2、消毒场所:群众临时居住场所、厕所、垃圾堆放场所等,以及有明显尸臭的场所和臭味明显的垃圾堆。

3、物质准备:尽量准备工作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胶手套、长筒胶靴、G-I型消毒液浓度试纸、消毒记录本。

地震期间,供水系统中断,饮水水源可能因垃圾、尸体、化学毒物等受到污染。因此,医疗系统应做好卫生检疫,不符合标准的可选择自行处理和消毒,或依靠水车供水。灾区百姓切勿饮用来源不明的水。

与饮水卫生有关的肠道传染病:

震后饮用不卫生的水,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城市,人口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可导致人群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灾期临时性供水措施的卫生监督:

震灾条件下,除修复的部分自来水外,临时供水措施主要有三种方式:使用消防水龙带输水、用水车送水及用自备的取水工具分散取水。

灾后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尤其医疗救援部门应对本部门生产、分发的食品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注意选择救援食品,避免选择不易保存的鲜肉类、含水量较大的非定型包装食物,加强教育防止食物中毒。

来源:中国网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