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挡,我们所能做得到的是如何更好防御。近日,有不少读者反映,通过汶川地震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防震知识我们掌握了多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昨日,记者来到市地震局,地震局防御科李宁科长介绍了一些避震、自救互救的要点和方法。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巨大能量,通过断层运动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发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破坏性地震事件不仅能造成直接灾害——建筑物倒塌,而且还能造成次生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水灾、火灾、危险品或有毒气体泄漏等。
□紧急避震要点
在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想从高层逃出越来越困难,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方法。所以发生地震时暂避在房屋内墙角等处,是较为安全的。如果是在平房,门外又没有障碍物,可立即跑出,迅速撤离到室外安全处。
破坏性地震发生的瞬间,也就是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这一过程,只有十几秒钟,这是关键的救生时间,在这生与死的紧急关头,一定要沉着冷静,要选择适当的避震方法。紧急避震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的下边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在室外避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原因是地震强烈震动时间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大家一定要记住,震时跳楼、跳窗的危险性更大。
地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安全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牢固物体的桌腿,以便固定身体避免从家具下滑出。利用软垫、枕头或书包保护头部,捂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很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迅速在安全空间蹲下,脸朝下,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部位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
□在家中、野外、学校、公共场所、行驶的汽车上等处避震
在家中。由于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作为避震空间。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在户外,地震时要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筒、水塔等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物和悬挂物。还要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如果身处山区,应当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等。
在学校,切忌慌乱地冲出教室,在楼道、楼梯惊慌拥挤,避免踩伤、摔伤。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公共场所切忌急着冲出,切勿使用电梯,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避震措施。当在商场、地铁等处时,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橱窗;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物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当在汽(电)车内时,司机不要紧急刹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如果行驶在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乘客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后再下车。
□震时遇到其他灾害的自救方法
在地震时还可能遇到燃气泄漏、火灾、泥石流等灾害。当遇到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纺织物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当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设法用湿纺织物捂住口、鼻。
如果在山区遇到了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跑,要向垂直于滚石的方向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保护好头部。
□震后如何自救互救
大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使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待听到外面有人声再用敲击声求救。
脱险者,应该积极参加互救活动。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搬运脊椎损伤者,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来源:胶东在线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