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义乌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方案修编工作,重点划定九大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力争通过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保护好、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
保护区内禁止污染行为
义乌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贾仕辉介绍,根据2005年《浙江省水功能区划分方案》,义乌市共划定水功能区10个,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3个,包括大陈镇江东塘水库大坝至楂林溪大陈江交汇处、巧溪水库和柏峰水库。本次修编后,义乌市水功能区总数由10个增加到17个,其中饮用水源保护区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9个,水质目标为Ⅱ类。
9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别是八都水库、东塘水库、巧溪水库、柏峰水库、枫坑水库、卫星水库、王大坑水库、长堰水库和岩口水库。每个饮用水源保护区按国家规范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水库水面和正常蓄水位以上200米陆域,二级保护区为入库支流和集雨区范围陆域。
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规定,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以下行为: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投饵式养殖、旅游、游泳和垂钓;使用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停泊与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以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做法:设置排污口;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贮存、堆放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危险货物水上过驳作业;冲洗船舶甲板,向水体排放船舶洗舱水、压载水等船舶污染物。从事网箱养殖、旅游和使用化肥、农药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规范水源附近生产生活
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搜集,除岩口水库外,义乌市大多数饮用水源地水库周边环境保护较好,基本无集中式污染源,主要污染来自集雨区内的面源及零星分散的农村污染。
岩口水库集雨区有32个行政村,人口达1.6万人,且居民多以农业种植、农家乐旅游等为主,这使得水库水质相对不稳定,水环境管理面临较复杂的问题。
“规范农业种植,不提倡旅游业,严防工业污染。”贾仕辉说,接下来他们将联合各相关部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进一步规范居民的生产生活行为,以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比如,在岩口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禁止种植蔬菜果蔬等农作物,对划入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内的农田、耕地,政府将引导农民种植绿化树木,避免该区域居民频繁出入干扰。在库区周边居民活动频繁处设置物理隔离,对居民生活污水实施纳管,取缔工业点源,整治农家乐、度假区等。
贾仕辉介绍,为解决岩口水库集雨区1.6万人的生活排污问题,义乌市投资4200万元,在集雨区内的大多数村庄铺设污水管网,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完工。同时,义乌市还投资1700万元,在岩口水库的两大入库溪流黄山溪与斯河溪的下游建设两个人工湿地,以发挥净化入库水质的作用,目前该工程也即将完工。
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保护饮用水源意义重大,但也对附近居民的利益造成一定影响。据了解,义乌相关部门计划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生态补偿金的方式,以补偿给居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饮用水源安全够用
据了解,义乌市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4.26亿立方米。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为1176立方米。如果考虑常住外来人口,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为5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的22.7%,为浙江省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的24.73%。
目前,义乌市主要饮用水源取自八都水库群(含东塘水库)、巧溪水库、卫星水库、岩口水库、柏峰水库(含枫坑水库)和东阳横锦水库,不仅分散,库容也很小。随着义乌市用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远期将不能满足义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总体而言,义乌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城市。因此,保护并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再度修编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的初衷。
目前,义乌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库的蓄水量如何,能否满足今年迎峰度夏的需求?饮用水源的水质是否安全?
义乌市水务局农村水利管理站工作人员马娟娟告诉记者,由于今年五六月义乌市的降雨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因此各大水库的蓄水量比较充沛。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夏天义乌的供水基本有保障。
义乌市水务局委托浙江省农科院对各大饮用水源地水库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巧溪水库、八都水库、岩口水库等各水库的水质状况良好,各水库水质监测断面的监测指标均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要求。
贾仕辉表示,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大型的饮用水源安全隐患大排查,同时还联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一起开展日常巡查。此外,还在八都水库、巧溪水库等饮用水源地设置了水质自动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动态。
来源:网易新闻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