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高抬贵手:污水样本送检途中被兑矿泉水

分享:
2014-07-17 10:29:45 点击数:1131 作者:水事易

提起环保部门,在很多市民眼中,可能是个“冷衙门”,从反腐的角度看,多年来环保部门人员似乎也牵涉不多。然而,2014年上半年,风向似乎变了,7月16日,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消息称,今年上半年深圳检察机关查处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受贿案9件9人,其中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7人、南山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2人。目前,该9名人员正陆续进入审查起诉环节,其中2人已被提起公诉。

一位办案检察官用“蝇贪”来概括了这些涉案人员的特性:“他们是传统视角中‘冷衙门’中的基层工作人员,平时不容易被引起关注,但直接与企业、市民打交道;他们都是正式的国家公务人员,但级别都不太高,最高才是正科级;他们手中的权力不算大,但擅长运用的话,足以卡住辖区相关企业的咽喉;他们每次收的钱都不算太多,最常见的是三五千元,但累计起来往往能达到数万直至数十万元;他们大小红包各类礼品等都通吃,但互相之间并不避讳,以至于受贿还带有群体性。”

被“银弹”击中后“高抬贵手”

作为一家负责污水处理的运营商,某环保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袁某,需要长期和基层环保部门打交道。用他的话说:“必须和他们搞好关系,并希望他们对我的污水运营项目和我负责的污染企业关照一下。”而正是这种“搞好关系”,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中,7名工作人员均被袁某的“银弹”击中,并在环保批文、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等相关环节为其提供便利或帮助。

同样的是,辖区内多家污水处理运营商、污染企业等,都要仰仗基层环保部门的“高抬贵手”。记者获悉,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有时候抬手的“动作”都让人震惊。

如2013年11月底,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执法员张某在执法大检查时,采集了某公司的废水处理设施排水口水质样品,准备送去检测。该公司负责人即打电话过来,明确说其公司的水质“不达标”,希望张某帮忙“处理”一下采集的水样。张某心领神会,于是将放在执法车上的该公司水质样品瓶内的大部分水样倒掉,并加满矿泉水。后经检测,该公司的水样顺利“达标”。

如果样品已被送进了检测站,他们依然有办法。如2012年5月某公司运营的一个项目的水样被采集送进了检测站,该公司经过自己化验发现指标超标,于是公司负责人赶紧打电话给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下属环境监测站的站长李某,李某则直接去了样品保管室,用自来水稀释送来检测的样品,确保样品检测“达标”。

还有为他人删改笔录的,如2013年中秋前,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公司有扩大生产规模,其增设的工艺违反了环保规定。检查完的第二天,该公司总经理即找到执法员梁某,希望能在检查笔录中给予关照。执法员梁某马上答应,并在检查笔录中删除了关键字眼。

“关照”与“不关照”差别很大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从办案情况看,一些涉案人员想方设法在自己的权力空间内,将“收你钱财给你关照”的潜规则运用得很娴熟。

“关照”与“不关照”,差别很大。一位行贿人多次给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的工作人员送上好处费,其坦言:“在现场监测中如果发现我公司运营的项目有问题,他们会在现场向我提出,我会立刻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如果不是对我关照的话,他们也可以按照规定制作笔录,向我公司直接开出罚款单。”

又如某工程公司在施工中,因违规超时施工,被南山区环保与水务局执法员李某多次下令整改,该工程公司董事长罗某约李某吃饭,李某则暗示要他给红包。“我们工程中确实有超时施工等违规行为,工地如果不超时施工就赶不上工程进度,没送钱的时候他经常给我们发整改通知书,影响我的工程进度;给他送钱之后,工地就能在晚上超时施工,也没有被开罚单处罚了。”对此,李某也如实供述称,“我在他违规施工的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一有人投诉他,我可以先打电话告诉他赶快停止施工,这样他就不会被查到了。”

污染企业周边居民成受害者

在部分污染企业与执法人员达成了“双赢”的局面下,污水、废气、噪声……环境污染看似没有明确的受害人,然而,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污染企业周边的市民。

一位市民发现住宅区周边长期弥漫着一股刺鼻臭味,为此多次投诉污染源。“当时这个群众投诉可能导致该工厂停止生产甚至搬迁。”南山区环保与水务局执法员李某供认说,环保人员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正是在这种“潜规则”之下,其帮助该公司办理了环保批文,并“热情”地到该公司现场指导如何应对群众投诉和环保检查。这些,都让一直排放废气的该公司总经理深为“感谢”,可是,苦的却是生活在周边的群众。

这种“潜规则”之下个别环保执法人员的疏于职守,导致了环境污染大问题在继续蔓延,而其后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埋单”,且治理起来相当困难。

传统节日收受红包最严重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这9名被查处的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存在过年过节收受辖区内多家企业红包礼品的情况,“少则价值一两千,多则上万元”。

检察官告诉记者:“辖区这些企业为了得到他们关照并维持这种良好关系,常把传统节日作为一个人情往来联络感情的时间点,在送礼的和收礼的看来,似乎是送的理直气壮,收的心安理得。”

办案检察官分析并建议说:“也正是他们平时处在基层,加上行贿受贿行为又往往限于‘一对一’,次数较多但数额不大,造成了基层执法中的腐败问题存在着发现难、查证难,但反腐没有死角,期待着社会的更多关注与监督。”

来源:羊城晚报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