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海水淡化技术 国内破局解“渴”的开源术

分享:
2014-07-11 09:18:48 点击数:885 作者:水事易

今年3月,江苏大丰市1万吨非并网风电淡化海水示范项目首台生产线正式调试出水,可日产直饮水5000吨,水质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相比传统海水淡化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所造成的二次污染,该项目在没有任何网电支撑情况下,由1台风力发电机直接提供电源。这种集成系统对解决海岛等偏远地区的淡水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对缓解沿海缺水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89.95万吨/天,广泛应用于沿海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及海岛的生产生活用水。通过淡化的海水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气候影响,水质好,保障了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浓缩海水污染是海水淡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其降低成本的主要渠道。”山东省海洋化工研究科学院总工程师孟烨介绍,海水淡化副产浓缩海水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除原盐外,还有镁、钾、硫、溴及稀有元素等化合物,这些都是盐化工的重要原料。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生产淡水的同时,联产原盐、溴、镁、钾等化工产品,不仅能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竞争力,还可以解决浓缩海水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海水淡化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未来10年,我国海水淡化规模投资市场空间将高达105亿至135亿元,我国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的产值将达到每年75亿至100亿元,如果将淡化工程运营、供水管网建设等相关产值一并计算,总产值还将成倍增加,效益十分显著。海水淡化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水淡化已被纳入国家海洋科技“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2015年末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规模将增至220万吨以上,2013年至2015年行业规划增速将达到42%。

海水淡化成本主要包括投资建设、能源消耗、运行维护三部分,国际淡化水平均售价为0.6美元至0.9美元每吨,我国日益创新的科技成果在不断突破海水淡化的高成本瓶颈。“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成本在5元至8元每吨,已接近国际水平。”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研究员马德毅在日前举办的国际脱盐大会上介绍。

来源:凤凰财经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