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正式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
“化工企业,尤其是现代煤化工企业最困扰、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治污。如果把治污交给第三方机构,无疑是化工企业一个理想的选择。”6月29日,大唐能源化工公司安全环保总监郝军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逐渐趋严的环保标准倒逼企业不断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受制于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企业更乐意转向一种投入低、风险小、效果佳的治污模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化企欢迎第三方治污
“我们企业每天排放的废水在1500吨左右,专业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天津金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安全部部长张和睦告诉记者,原料药企业既是微利行业,更是排污大户。对于企业来说,排放不达标就得关停,但要上马高价的治污设备,利润就没了。而今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引进第三方治污模式,企业不用再为这事纠结了。
郝军认为,对煤化工企业而言,或许最后的瓶颈和烦恼就是治污。因为工艺技术问题可以解决、设备问题可以改进,但成分十分复杂的污水治理这个难题如果仅靠企业自治,难度实在太大,投入也太高,特别是零排放。如果交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治污机构,无疑消除了煤化工企业的心腹之患。
事实上,一些化工企业多年前就开始了第三方治污的探索。早在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内的130多家化工企业的高浓度废水,就交给一家叫做武进双惠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治污机构来治理,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然后达标排放。此举解决了这些化工企业产生水量小、浓度高、难处理的顽症,为污水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武进区推出的这种治污模式,形成了环保部门统一监管、运营公司“通吃”污水、化工企业放心生产的多赢格局。
第三方提高治污效率
据了解,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建议,通过设立500亿元规模的国家环保基金、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等多项有力措施,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产业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彬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论上来说,所谓第三方治理,就是在绿色供应链里,为“环境排放物流”所提供的第三方(外包)供应链服务。目前,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以上,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尽管环保投入逐年增加,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加速建设,但我国环境形势仍然严峻。近期兰州、武汉、靖江多地密集发生的城市水污染事件,使环境污染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此前在环境商会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难以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此外,受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监管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每个企业都能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即使建成了往往也不能正常有效运行,出现了建而不运、运而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污染治理效果。
来源:中国化工报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