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汛期结束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正式通水,这会大大缓解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干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中上游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湖北、河南、河北,最终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近日,北京网信办组织“北京网络媒体南水北调中线行”,实地走访湖北和河南两省,探寻库区及渠道沿线地区的诉求。活动第一站来到湖北十堰市,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库区、移民安置区和核心水源区,地位突出,功能重要,贡献巨大,使命光荣而艰巨。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矛盾突出。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水质要求很高,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另一方面,库区发展受限,发展难度增大,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较为困难。
二是保护水质与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加强生态建设是水质安全的根本保障,而生态建设需要大量、长期投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仅靠地方力量难以为继。
三是水库安全与库周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十堰地质灾害点达670处,其中涉水地质灾害167处,不稳定库岸长度约904公里,极易诱发地质灾害。随着调水时间日益临近,地质灾害防治刻不容缓。
四是水量保障与永续供水存在隐忧。丹江口水库近期年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远期将达130-145亿立方米,调水量占丹江口坝址断面来水量的43%,超过国际公认的河道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40%的标准势必造成汉江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污染控制难度增大。
五是移民稳定与脱贫致富困难很大。全市处于秦巴山扶贫开发的核心区,整体脱贫致富特别是移民脱贫致富的压力巨大。按照国家新一轮的建档立卡工作部署贫困标准为2736元,全市还有贫困人口82.98万,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3.9%,高于全国25.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丹江口库区移民的贫困人口占比21.03%。农民收入水平低,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226.34元,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仅3849元。十堰城区既是库区也是人口聚集区还是汽车产业转型试验区,经济转型发展十分困难。其他各县市区也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等诸多压力。
六是移民工程遗留下来的工程款拖欠、线上资源补偿、3.5万留滞人口等问题亟待解决。“两淹、两退”两次淹没耕园地、退耕还林、退种消落地造成我市耕地减少285万亩,淹没公路826公里、桥梁码头97座,淹没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157公里,复建任务十分繁重。
几点建议
一建议全方位加强北京市与十堰市的对口协作。一是北京的区县加大对口协作十堰县市区的协作力度。二是北京市直部门对口协作十堰市直部门。三是鼓励北京市的环保企业参加十堰市的五河治理。四是鼓励北京企业参与库区和水源区的资源开发特别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五是鼓励北京的高校院所对口协作支援十堰市人才智力。六是鼓励北京的社会单位和各界人士参与对口协作十堰。
二建议加大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治理扶持力度。一是比照三峡库区的优惠政策,对丹江口库区退耕还林工程实行计划单列并重点予以倾斜库区内还有25度以上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面积107万亩。还有库边、河边、江边55万亩虽然在25度以下,但属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仍需要退耕还林。二是将十堰尚未纳入治理规划的512条小流域纳入库区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实施;将十堰五县一市两区整体纳入“长治”工程范围;扩大湿地保护范围,强化石漠化治理。三是比照支持三峡的做法,支持丹江口库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改造扩能,并对运行费用给予补助。对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实行全覆盖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取消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益类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减少工业点源治理和尾矿库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四是十堰市共有行政村1845个,已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155个,仅占全市村庄的8%。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建议环保部将库周1公里范围内的334个村庄和266个移民安置点纳入国家五年示范整治范围。
三建议支持五条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时限日益临近,为确保五条入库河流的水质稳定达标,2012年十堰市制定了《神定河、犟河、泗河、剑河和官山河等五条河流水质达标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全流域截污导流、河道生态修复、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在治理措施中,除《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中五条入库河流已列的项目资金外,亟待规划实施5大类、47个项目、总投资17.43亿元。根据达标需求,入河排污口整治、污水收集系统新建与改造、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尾水深度处理、西部垃圾处理场渗滤液提标改造、河道内源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等治理项目安排在2014-2015年实施;河道生态补水、中水回用等项目安排在“十三五”实施;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在2014-2020年实施。省政府对五河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3月18日和4月11日,两次召开五河治理专题会议,就《五河治理方案》批复、加快推进五河治理等进行安排部署。4月30日,受省政府委托,省发改委批复了《五河治理方案》鄂发改地区【2014】183号。
四建议增加对十堰核心水源区的生态补偿资金比例。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政策,有效缓解了水源区地方财政的压力,促进了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和调动了库区干部群众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水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保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几年来实施的实际情况看,生态补偿资金分配重点尚不突出,对核心水源区补偿资金额度偏小,未能体现生态补偿的真实价值。吁请在南水北调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上,充分考虑十堰“治污任务大、淹没损失大、生态环保责任大、无私奉献大”的特殊性,加大对十堰的补偿额度。
五建议设立环库区生态保护基金。建议参照三峡电站作法,设置中线水资源费征收主体,每立方水按0.2元向受水地区征收,作为环库区生态保护基金。
六建议重点扶持库区清理网箱和围网养鱼清理工作,并建立库区渔民的利益补偿制度。目前我市库区从事专业养殖和捕捞的群众达7650户3.5万人,渔业总产值6.5亿元。水产业已经成为库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为了防止水面富营养化,确保水质安全,必须抓紧取缔库区网箱养鱼、围网养鱼,渔业发展和渔民生存难度较大。建议国家安排消除网箱和围网养鱼的补偿资金并建立库区渔民的利益补偿制度,对渔民转产转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切实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库区社会稳定。
七建议争取国家尽早实施“引江补汉工程”。为确保中线工程充足调水,确保汉江中下游补偿下泄水量,改善汉江中下游的水生态环境,加强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尽早实施“引江补汉”工程。通过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多次从流域调水、工程技术、施工条件、生态保护、投资效益等方面比选论证,认为“神农溪引江补汉方案”优势明显、最为可行。该方案调水直线距离短、技术实施难度孝生态环境许可、经济效益明显、基本无移民任务,从取水口至丹江口库区沿线均在湖北省境内,无需跨省协调。方案实施后,年可调水50亿立方米以上,不仅可为中线调水提供可靠保证,还可直接增加堵河流域的五级水电站130万千瓦装机容量,年新增40亿千瓦时发电量、16.5亿元电力收入、3亿元以上税收。此方案,在2011年院士库区行,已做了实地考察,7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相关部门。吁请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八建议支持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吁请国家相关部委加快《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具体项目的编制、整合和实施,并在项目研究经费和旅游开发专项资金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以丹江口水库和大坝景点为支撑,把我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南水北调源头旅游文化品牌。
来源:金融界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