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饮水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市自来水消毒设备的不断更新,自来水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曾经拧开水龙头就能闻到的那股漂白粉味已经成为市民的记忆。
自来水如何从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澈的生产生活用水?市区自来水水质如何?近日,记者走进雅安市供排水公司三水厂、南郊水厂进行探访。
老水厂
不断更新的生产工艺
“这套液氯消毒设备投入120多万元,在国际上都是高端设备,目前已经在二、三水厂和南郊水厂投入使用。”上午9点,市第三水厂厂长汪群力一边查看设备运行记录,一边给大家介绍我市自来水消毒发展历程。
第三水厂的源水取于青衣江,源水进入厂区之后进行分流沉淀。“我们厂设计每日供水量是5万吨,是城区主要供水厂区之一。”汪群力说。
由于连日降雨,源水进入厂区之后浑浊度达到170.3度。比较浑浊的源水进入厂区之后便进行分流,经过混凝之后进入沉淀池,源水沿着沉淀池慢慢往过滤池流淌。过沉淀池后,源水经过配水井配药逐渐变得清澈起来。经过近百米的流淌,原本浑浊的河水开始变得清澈起来,观养池放养的金鱼在清澈见底的池中游来游去。
从过滤池出来,水的浑浊度已经变成0.46度,再经过消毒进入清水池,通过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最终分流到用户家中的水龙头。“国家标准是1度,但现在已达到0.46度。如果不是遇到暴雨天气,经过处理之后的浑浊度还会更低。”汪群力说。
三水厂和二水厂一样属于“老水厂”,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特别是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去年8月31日,该水厂DN800源水取水管破裂导致停水。而市第一水厂因为地震中损毁严重,已经停产。
地震后,市供排水公司加大对三水厂设备投入,提升自来水生产工艺。“我们引进液氯消毒设备,不但提高了水质,最主要是让广大市民都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汪群力说,随着设施、设备的不断更新,制水工艺的不断改进,漂白粉消毒已经成为自来水发展中的一段历史,漂白粉味也成为市民的记忆。
新水厂
高端设备引领发展
作为“老水厂”,三水厂为市民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样,青衣江作为市区唯一的取水源而默默奉献着。2008年10月,“青衣江水污染”事件彻底改变了雅安自来水发展,青衣江中的源水浑浊度达到9万多度,作为市区主要供水水厂的三水厂一度陷入瘫痪状态。经历此次事件,给雅安人敲响了警钟,寻找备用水源成为近年来一项重要工作。
2014年初,源水取于周公河的南郊水厂开始试运行。
作为灾后投入运行的新水厂,南郊水厂与三水厂制水工艺有所不同。爬上2米多高的钢架梯,可以清楚地看见南郊水厂混凝、沉淀和过滤与三水厂的不同之处——从混凝和沉淀上,南郊水厂增加了一道工序,并且增加了搅拌设备;在过滤上,南郊水厂采用了V形过滤。
源水从进入水厂到过滤消毒再到成为产品,南郊水厂在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电脑控制系统,与市第三水厂相比,所需人力成本减少一半以上。“其他水厂需要两个班才能够完成的任务,我们这里一个班就可以完成。”南郊水厂厂长侯智全说。
候智全告诉记者,南郊水厂还将进一步进行扩建,计划从九龙水库引水作为水厂源水。通过灾后重建,南郊水厂将成为市区最大的备用水厂,目前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106项水质标准。
在水质监测仪器前,两个仪器上分别显示进入清水池的浑浊度为0.019和0.012,与国家标准相比低了近100倍。
保安全
取水到龙头全程监测
站在南郊水厂水样池旁边,一个摄像头正对着三个水样池,24小时监控观养池中金鱼游动情况。候智全说:“喂养金鱼是对所取水样进行监测的重要办法,源水在流入水厂的同时也流进观养池,金鱼生存情况也就反映出水质情况。”
在监控室内,候智全通过监测仪器展示水厂监测过程。在一面监控墙上,整个水厂的监控画面一清二楚。
水厂运行数据信息同时也反映在市供排水公司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市供排水公司工作人员陈剑介绍,为了确保自来水安全,从取水开始到市民家的水龙头,各个环境都有非常严密的监控、监测,“如果那个片区出现暴管,调度中心立即能够发现,抢险人员随时投入抢险抢修。”
制水流程、水压监测、水质监测……从调度中心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有了全程监督和抢险抢修人员24小时监守,广大市民才能喝上放心的自来水。
来源:北纬网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