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的水,扬州要努力实现区域供水可持续发展。”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纯19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主任会议上汇报市政府实施区域供水以来整体工作时坦言,对照安全供水、可持续运行,目前,管网漏损仍较高,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日常维护管理较大。
丁纯介绍说,扬州从2003年开始启动区域供水工程,2009年5月市六届人大十次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决议》之后,经过市、县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2012年扬州如期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受益人口达413万人。如今,广大农村居民和城区居民一样,喝上了同网、同源、同质的自来水。
据了解,扬州实施区域供水工程,全市已累计投入44.65亿元。其中,提升城乡供水能力,先后投入9.86亿元,目前,扬州全市区域供水水厂累计达19座,日供水能力达179.5万吨;投入29.46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铺设供水主干管道1438.18公里,支管网15016公里,建成增压站30座;投入5.33亿元回购、关闭484座小水厂;同时,确定以长江、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三阳河、廖家沟等水体作为全市16个取水口的水源,并实施水源地保护。
就如何实现区域供水可持续发展?丁纯说,当前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管网漏损仍较高,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日常维护管理较大。“到2015年底扬州全市需完成改造支管网2416.4公里;建立覆盖全域的供水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各乡镇供水压力、供水量、增压站运行状况。”
丁纯特别指出,加强水源口保护和监测。目前,扬州对供水中的取水、制水到输水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供水水质达到规范要求。
“在企业自检的基础上,每月市城乡建设局组织企业互检,并定期组织第三方监测,已经将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监测状况公布于政务网站,及时向社会公示安全供水信息,接受公众监督。”丁纯如是说。
来源:中新网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