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二次供水:解决自来水“最后一公里”盲区

分享:
2014-06-16 10:09:27 点击数:1265 作者:水事易

作为2014年吉林省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吉林省高度重视二次供水改造,省财政安排了10亿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力争在2至3年时间内,完成撤并改造老、旧、散、小二次供水设施5168座,改造二次供水老旧管网1.2万公里,改造居民楼内老旧管线1.8万公里,彻底改善吉林省2.8亿平方米居民住宅的供水状况。

4日下午2点40分,松原市江南新水厂监控仪表显示,自来水浊度为0.2NTU(浊度)。

“这比一般瓶装水要好。”江南新水厂副厂长尹海龙说,一般瓶装水的浊度为0.6NTU。自来水的国标要求为1NTU。

下午3点半,在松原市自来水公司二次供水站文化站,监控平台显示,自来水浊度为0.138NTU。

“在出厂的时候,自来水又经过一次处理。”松原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孟令国解释。

那到居民家会咋样?随即,我们敲开附近一居民家的门,开门的是主人高天晨。听说要看看他家的自来水,他转身去厨房,首先打开了话匣子,“早前这水,有时候就变色了,黄的、红的都有,没法喝。”

咋的了?“水箱不干净。”高天晨说。再看现在,他拧开水龙头,“清亮的”。

“用我们行业的话说,就是解决了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孟令国说,二次供水是自来水从出厂到居民家中污染治理的盲区。

在文化站里,保存不少该站以前的老照片。从照片看,这个二次供水站设备锈迹斑斑,水箱也是开放式的。孟令国说,由于二次供水设施与外界接触较多,若管理不到位、密封不严、不定期清洗消毒,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到2012年底,松原市城区像这样的老旧小型二次供水站112座,都存在水质水压问题。个别站水质卫生状况堪忧;供水压力不足,供水时间无保障。

“去年,我们确定对城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集中改造,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孟令国介绍,改造从去年4月份开始,计划到今年年底结束,新建综合型二次供水站18座,取代现有112座老旧小型二次供水站。

文化站是去年新建完成的9座二次供水站之一。孟令国说,也许不用到年底,10月底前就能完成松原城区的二次供水站改造。

可以说,松原市对二次供水改造走到了全省前头,也为全省的改造提供了可借鉴性经验。

5月30日,我省专门召开城市二次供水暨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专题会议,决定从今年起全面实施城市二次供水改造。今年将改造撤并老、旧、散、小二次供水设施1860座,新建、改造陈旧管网4320公里,改造楼内老旧管线6480公里。“这些工程完成后,全省近1亿平方米居民住宅的供水状况将得到改善。”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此项改造主要以老、旧、散、小二次供水设施及陈旧管网为重点。通过完成二次供水设施、管网改造、“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建设水质在线监管系统、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以及理顺二次供水管理体制,完善价格机制等内容来实现吉林省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全更新、城市居民24小时供水全覆盖的改造目的。

来源:新文化报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