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能源周刊:我国计划2万亿治水污染 碳市场规模望超石油

分享:
2014-06-14 12:03:47 点击数:1391 作者:水事易

编者按:水电煤油气皆非小事,事事关系国计民生。中新网能源频道通过“能源周刊”系列报道,从国家政策,到百姓民生,从国际能源纠纷,到国内市场波动,梳理过去一周的能源要闻,回顾值得记忆的能源故事。

中新网6月14日电继“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全面实施。据悉,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

而据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我国还将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分析认为以我国目前的发展规模来看,到2020年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随着夏季的到来,液化天然气需求转入淡季,但是收入减少的运输商却不甘心收入下降,竟在里面掺假牟利。

在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中海油无疑是加油站发展的后来者,不过最近中海油动作频频,发力加油站业务扩张。业内人士指出,在两桶油加油站布局已经很完善的情况下,中海油要杀出一条“血路”并不容易。

6月12日中国新闻网:多地液化天然气被曝掺液氮商家一车可赚万余元

受国际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走低和需求转淡等因素影响,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需求的下降直接给上游液化天然气厂带来压力,也影响了与之相关的物流运输行业。为了弥补损失,一些不法运输商竟通过掺杂造假来抵兑自己的成本弥补损失。

据金银岛分析师朱颖新介绍,液氮这种物质原本只是用来调整LNG的固定热值,但由于利润可观,逐渐变成了一些不法商户牟利的方法。

“北方市场液氮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而目前液化天然气回收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一吨差价在2500元/吨,而就目前液化天然气使用率较多的20吨运输车来算,一般掺混比例不能超过10%,一车货物差价就能达到5000元,如果把抽提回收的2吨液化天然气二次销售,即获利8000元,也就是一车利润就达到13000元,这在近几年的液化天然气市场来说可谓’效益可观’。”朱颖新说。

据朱颖新介绍,液化天然气掺假事件在我国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就是掺入液氮,这种掺假事件在湖北、陕西一带较为严重。

6月11日新华网:我国将出台水十条治理水污染计划投资超2万亿

继“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即将全面实施。《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这项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的计划草案已报请国务院审议。2万亿的市场盛宴也即将开启。

“水十条”对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原则、目标及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目标是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环保部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

环保部透露,“水十条”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中信证券分析预测,“水十条”出台后,从消灭劣Ⅴ类水角度出发,近年来已逐步开始的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若仅考虑重点地区污水厂在3年内完成改造、单位投资按“十二五”规划中平均约525元/吨进行估算,则年投资需求或达108亿元。

6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中海油“上岸卖油”遭夹击:想要提速不容易

日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在湖北的首个加油站落地武汉,“三桶油”正式齐聚湖北。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这也是中海油加油站布局从之前“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的规划,扩充到“一江两线”(长江沿线、京九线、京广线)。

中海油销售公司官网显示,以石油勘探为主要业务的中海油,自2006年开始收购加油站以来,截至2013年末,已经实际控制了445座加油站。而根据中海油最新的规划,其加油站业务将重新加速,数量或将在两年内增长将近一倍。资料显示,中海油规划加油站将在今年新增155座,达到600座,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变为800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在国内布局已经相对完善,同时加油站利润日趋上升,不少民营资本也不愿将加油站出售,同时还面临中化集团的竞争。专家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中海油的加油站布局很难提速。

6月10日中国证券报:我国计划3年内建成全国碳交易市场规模超石油

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在6月9日召开的第五届地坛论坛上表示,国家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列入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任务之中,计划三年内建成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3年6月以来,我国已经有7个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和湖北已经相继启动交易,重庆也将在6月19日开展碳排放交易。

孙翠华介绍,下一步碳排放交易将从试点直接进入全国碳排放市场的建设,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列入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任务之中。包括确定碳交易的企业边界和范围,制定出台相关管理细则,研究制定合理的配额分配方案和市场调节机制,完善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建立核算、报告与核查体系,制定碳市场监管规则和风险防范措施。

据统计,过去4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达每年500亿欧元。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并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

有关机构预计,如果碳交易在中国全面展开,中国每年对碳减排的需求量将在6亿-7亿吨,碳市场规模将超过澳大利亚、韩国,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